浙股2018大事记

2018年即将过去,回顾今年的行情,A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调整之中。

上证指数曾一度跌至2449.20点,现在2500点上下磨底。与此同时,监管层针对回购、停复牌、退市等频频发布政策,以规范市场交易、提振股市信心,纾困民企、企业回购成为风靡整个A股的潮流。

回顾浙股,IPO在去年井喷的“光环”下,缩水了80%;并购热度依然坚守,尤其是海外并购频创佳绩。另一方面,市场下跌的大环境加剧了一些公司“雷”的爆发,债务危机、股权质押危机不断,好在政府出手纾困,重塑信心。

对此,浙江并购团队为您精心汇总了2018年浙股的“那些事儿”,让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1、1月:锋龙股份成当日发审会“7否6”唯一“幸运儿”。

1月23日,IPO审核“乌云密布”,挖金客、安佑生物、康宁医院、冠东模型、申联生物、腾远钴业、锋龙电气7家公司仅浙企锋龙电气通过。

一天之内出现“六连否”的结果,这在A股IPO审核历史上极为罕见。

回顾2018年IPO审核情况,证监会发审委共审核了180家公司的首发申请(不包括取消审核),其中过会111家,通过率为61.67%,这一数据创下了近年来IPO过会率的新低。在12个月中,1月份的单月过会率最低,为40%。

2、1月:金盾集团董事长意外坠楼。

1月30日,金盾股份董事长、浙江金盾控股集团法定代表人周建灿,在上虞一家五星级酒店坠楼身亡。

董事长的意外身亡,加速了金盾债务危机的曝光。

5月1日,金盾股份向外界发布公告称:金盾集团总共涉及债务98.99亿元,这些债务包括股票质押、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三部分。其中,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债务约39.59亿元,以股票质押形式融资债务额为14.25亿元,牵涉到金盾股份的民间借贷债务及担保金额合计约为29.11亿元,其他为供应商欠款等债务。

如今,金盾已进入破产程序,7月14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3、2月:吉利收购戴姆勒

2018年2月,吉利宣布90亿美元收购戴姆勒9.69%,成最大单一股东,创造了中国公司对海外汽车整车项目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

吉利给2018汽车及零部件海外并购“开了好头”。2018年全年,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一共发生21宗跨境投资和并购交易,其中17宗为2018年新增交易,4宗交易为2017年宣布,但在2018年完成交割,并购热情不减。

其中,浙股“贡献不小”。除吉利外,还有均胜电子4月完成15.88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优质资产,继峰股份旗下继烨投资9月完成收购德企Grammer等。

4、4月:每星期都有新股上市。

4月,锋龙股份、长城科技、振德医疗、仙鹤股份、天地数码等5家新股上市,占全年新股数量的31.25%,市值总额占全年新股市值总额的35.93%。

5、5月:19家浙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

5月15日凌晨,MSCI(明晟公司)公布了半年度指数审查结果,同时披露了6月1日首批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最终A股个股名单,共234只股票,其中19家浙股上榜,历时近一年的A股纳入MSCI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

6、5月:盾安债务危机。

5月初,网上流传着一份盾安集团向浙江省主要领导“求救”的文件。

一份名为《关于盾安控股集团债务危机情况的紧急报告》的文件显示,盾安集团各项有息负债超过450亿元,其中包括120亿元的待偿付债券,并称“绝大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内,如果出现信用违约,将会对省内众多金融机构造成重大伤害,并可能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随后5月2日浙江省金融办召开盾安集团债务协调会,浙江省政府要求成立“盾安集团债务协调小组”,浙商银行是协调小组的主任单位。参会者除监管机构外,还包括省国开行,省进出口银行,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省行,兴业、中信、民生等行的浙江分行,浙商银行,以及华融、长城、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的浙江分公司。媒体援引参会人员说法称,各大金融机构现场表态“不抽贷”。

7、6月:宁波东力陷23.6亿元合同诈骗

6月30日,宁波东力公告,公司于6月29日收到宁波市公安局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公司被合同诈骗一案,符合刑事立案标准,已对该案立案侦查;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年富供应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文国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年富供应链是宁波东力于2017年7月18日公告完成收购的公司,并于8月开始并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完成并购未满一年,宁波东力发现年富供应链法定代表人李文国及年富供应链高管团队涉嫌在与公司签订并履行购买资产协议和业绩补偿协议的过程中,隐瞒年富供应链实际经营情况,大肆财务造假,骗取上市公司股份及现金对价21.6亿元、增资款2亿元等。

“诈骗门”使得宁波东力2018上半年业绩“变脸”,营业收入116.08亿元,同比增长3410.92%;归母净利-31.47亿元,同比下降20950.13%。

8、7月:兴源环境11跌停。

2月1日,兴源环境盘中闪崩跌停,次日依旧一字跌停后,公司发出控股股东部分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的停牌公告。

2月14日,兴源环境公告称,拟收购绿农环境100%股权,因兴源环境实控人周立武同时担任绿农环境董事,此次收购构成关联交易。随即,公司转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

7月2日,停牌5个月的兴源环境复牌。复牌后,兴源环境股票连续8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7月12日上演地天板涨停。

7月13日,兴源环境再次续写跌停记录。

至此,兴源环境已经11个跌停。

对于连续跌停,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司控股股东已质押的股份触及平仓线;公司股东背后有信托计划持股。此外,深交所曾对公司此次并购重组发出关注问询也是原因之一,加上此前资产重组的限售股解禁,都对兴源环境的股价形成利空因素。

另一方面,股价暴跌导致实控人质押的股份多次被强行平仓,拉开了兴源大股东股权质押危机。8月23日、8月24日,中信证券强制卖出200万股、169万股。8月27日、8月28日,中信证券再次强制卖出143万股、123万股。

截至目前,实控人兴源控股及韩肖芳合计持有公司5.8157亿股,其中被质押股票占比83.24%,韩肖芳所持3.47%的股权已全部被质押。

9、8月:港股首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歌礼制药上市。

2017年底,港交所迎来二十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对于生物、生命科学类药企,无营收企业也可以申请上市。进入2018年下半年以来,新规逐步落实,较多生物科技公司递交了上市聆讯书。歌礼制药称为首个“吃螃蟹”的生物科技公司。

歌礼制药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一体化抗病毒平台,包括抗HCV、HIV、HBV的同类创新药的开发,但是尚未有任何商业化产品,所以也没有销售收入,2017年净亏损8693万元。

公司此前只进行了两轮融资,2015年9月进行的A轮融资获得5500万美元,由高盛、康桥资本领投;2017年1月,公司进行了B轮融资,募集1亿美元,估值7.35亿美金,前海基金、分众传媒、香港蔡氏家族、高盛等参与这轮融资。

10、8月:浙江医药积极抗辩率先取得关税豁免。

8月14日,绍兴市商务局的微信公号“绍兴商务”发布消息称,浙江医药在近日的美国听证会上进行抗辩,通过公众评议程序,成功将其出口产品排除在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外。同时,由于浙江医药的抗辩,我国的精细化工、原料药和制剂出口企业产品全部得到了关税豁免。

4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了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清单,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大约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其中包含浙江医药生产的精细化工原料药和制剂。随后,浙江医药组织力量参加美国听证会。

浙江医药表示,此次抗辩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供货源在美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11、10月:顾家家居收购喜临门

10月15日,顾家家居宣布计划13.8亿元收购喜临门不低于23%的股权。此举可能开创了资本市场先河,成为第一例国内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案例。交易完成,国内软体家居行业将面临洗牌,顾家家居+喜临门的合体,将超越敏华控股成为新的龙头。

作为曾经风光一时的“软体第一股”,喜临门为何“下嫁”?

还是股权质押惹的祸。2016年,喜临门控股股东华易投资拟以所持公司部分股票为标的非公开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2018年9月30日,喜临门发布补充质押公告,华易投资累计质押/担保公司股份总数为165,248,874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5.44%,占公司总股本的41.85%。

2018年,股指持续下跌,频频有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问题暴雷,如果任凭股权质押危机扩散开来,不排除演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通过组建纾困基金的方式,驰援本地上市的民营企业。

浙江省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10月26日,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与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有限合伙基金协议》,正式设立浙江省首家纾困基金——“浙江省新兴动力基金”。该基金合作投资目标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将主要投向浙江省内上市公司,特别是民营上市公司,帮助其缓解债务压力。

11月15日,作为台州市唯一的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台州市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发行了首期5亿元的“纾困专项债”,这也是浙江落地的首个“纾困债”投资项目。上述资金全部流入台州“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专项基金”,以支持当地质地优良的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化解股权质押等流动性困难。

而作为台州近期设立、总规模85亿元的3只“上市公司稳健发展专项基金”之一的台州农银凤凰金桂投资公司,目前已完成投入主台州企业水晶光电,以8.46%的持股成为二股东,星星集团仍为控股股东,持股由19.52%下降为11.06%。

12、11月:停复牌新规出台,银亿股份成首例强制复牌。

8月23日,银亿股份因召开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开市起申请停牌。

8月28日,银亿股份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预案》)及相关文件。

9月4日,深交所对上述披露文件进行了事后审查,向公司发出《关于对银亿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许可类重组问询函〔2018〕第27号),要求公司于9月7日前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公司未能及时答复。

9月13日及10月17日,深交所就此分别向公司发出关注函及监管函,督促公司及时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件并申请股票复牌。

11月19日,银亿收市后披露了回复深交所重组问询函的公告及相关文件,但未申请公司股票复牌。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12.17条的规定,深交所决定银亿股份股票自2018年11月20日开市起复牌。

这是监管层祭出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后,首个被强制复牌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自今年8月23日算起,银亿股份此间停牌时间接近3个月。